2023年10月27日,泮庐集团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捐赠“泰兴号”出水陶瓷仪式暨“泰兴号”清代沉船及19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座谈会在顺义天竺综保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举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泮庐集团、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代表,以及相关学者、文博领域的相关人士出席捐赠仪式。
北京泮庐集团此次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捐赠的“泰兴号“清代沉船出水陶瓷共26个种类200件套。”泰兴号“是我国清代的一艘对外贸易商船,1822年1月从厦门港出发,为避强季风而绕道西沙,不幸触礁沉没。1999年5月,由一家国际打捞公司在南中国海附近把“泰兴号”打捞出水,并捞获了20万余件中国清代瓷器。2018年 11月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泮庐集团从英国贵金属公司一次性买断了12万余件“泰兴号”沉船的瓷器,这批随着“泰兴号”商船沉入海底,在国外“颠沛流离”的国宝,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此前,“泰兴号”沉船瓷器曾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德化陶瓷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谭平主任表示:“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文化遗产屡遭劫难,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每一件回归文物背后的流失历程与回归经历往往凝结着中华民族惨痛的历史教训和杰出的爱国人士一腔报国的热忱。今天泮庐集团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捐赠26个品类200件(套)的瓷器,是‘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中心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与文化交流研究,诠释展示好‘一带一路’历史记忆,积极推进海外文物回流工作。”
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先生讲述了“泰兴号”从海外成功回归祖国的历程,深切表达了“泰兴号”回归祖国的意义,表示今后继续深入发掘文物价值,推进好文物活化利用,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委会委员王澜先生认为:“成熟的青花瓷产生于元代中晚期,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制瓷技艺的结合,经明代的大发展,至清代已是中国瓷器最主要的品种,以景德镇窑最具代表性,德化等窑口生产,清中期泰兴号沉船出水大量外销青花瓷,德化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这是今年继澄观艺术馆向中心捐赠雕版印刷木板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捐赠,中心将充分利用这批瓷器,做好“一带一路”文化研究和展示,积极鼓励和支持文物回流回归祖国,维护国家尊严、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国民士气、坚定文化自信。捐赠仪式上国文创(北京)文物保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泮庐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和打造泰兴号厦门海洋文旅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