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砚,款款凝深情。
4月23日,注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性时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北京隆重召开,活动旨在向过去十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砚文化的功勋们致敬,向普通砚文化工作者、志愿志们致敬,更向所有为砚文化事业倾情付出与奉献的友好单位致敬!
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们更不会忘记。
为了这一庄重而又神圣的历史性时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北京砚文化发展研究会、北京砚台文化博物馆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备,决心把这次庆典当作向弘砚功勋的老同志学习的大会,当作锤炼队伍向心力,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的契机,更是当作启航新征程,谋划新未来的动员大会。
创会会长、资深砚文化志愿者刘红军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决定这次十周年庆典,还是新任班子提出来的,反映出新班子是有格局、有能力、有魄力,是能干大事的。
老会长说的没错,新的砚研会班子成员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历届砚文化研究分会老同志、老领导在弘砚过程中的精神总结好,发扬好,继而传承好。
如果说博物馆的砚台是有形的无价之宝,而这些功勋们的精神财富,则是无形的无价之宝。
为了砚文化事业,从来无须动员。
不仅是曾经在砚研会工作过的老同志来了,在砚研会兼职的老同志也来了,创会会长刘红军原来在部队时的老部下也来了,甚至志愿者都来了:侯建国、苏文源、王炳义、金彤、于江、沈国龙、刘燕、黄中、高志伟、高振宇……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办好此次盛会,向十年弘砚的平民英雄们致敬。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在没有办公场地,没有专项办公经费的“白手起家”的日子里,这是一段艰难而又难忘的日子,创会会长、资深砚文化志愿者刘红军曾无限感慨地说:工作就是养生。回首十年,往昔历历在目。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困惑和无奈。可喜的是通过大家十年的努力奋斗,由《砚园春色》变成了《春满砚园》。
由此可知,总结、整理弘砚十年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那些为砚文化事业,倾情财力、物力、精力、智力的企业家、友好社团、专家学者的历史功绩,尤为重要。时间回溯到2022年,早在当年年初,砚研会相继成立了多个小组,全方位总结整理十年来的成果。
细化方案,定点定位,明确到人,从完成内容到完成时限,都进行量化和细化,这是创会会长刘红军多年从事部队勤务工作养成的工作方法,现在,这些已经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根植于砚研会每名工作人员内心,已成为砚文化研究分会每次活动开始时,必须遵循的“铁律”!
砚研会的工作从来无须动员,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是如此。
李杰、苏锐……这些曾经在砚文化研究分会工作过的同志也主动受领任务,或拟草十周年总结报告,或制作、整理十周年画册,没有怨言,不讲条件,也许,在整理、提炼、升华历届班子成员弘砚的精神财富时,对他们这些所有参与者无疑是最直接、最真切的教育、洗礼和灵魂净化!
材料拟草完毕,画册印制完毕,连志愿者的纪念章也制作完成了,甚至连准备作为献礼的三部新书《砚台文化典集》也在出版社抓紧编校中……
结果只是一个具体的呈现,没有人知道为了庆典具体承办人所经历的挑灯夜战,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然而,所有的参与者没有任何怨言。
然而本应在2022年底举办的庆典,由于疫情原因,不得不推迟,再次细化方案,查缺补漏,活动一天不召开,优化、优化再优化的工作就一天不会停止,这是砚研人的传统,如同弘砚十年来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更如同砚园春色里的朵朵小花,没有花香,静静绽放……
(末完待续)
记者: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