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党立委陈培瑜质询。(记者杨心慧翻摄)
少年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行政院今年6月提出《少年事件处理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审议;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今审查时,朝野立委除关注涂销门槛是否符合《儿童权利公约》「避免污名化」的精神,也聚焦少年安置量能不足、行政辅导机制失灵与跨部会资源整合等问题,要求司法院与卫福部强化协作、建立统一的少年保护支持体系。 行政院今年6月同意会衔司法院「少年事件处理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针对未来少年受保护、转介处分或刑之宣告执行完毕或赦免后3年内,未再受他案之处分或刑的宣告,才能涂销少年前案纪录及有关资料,送请立法院审议,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讨论部会及各党立委提案之相关版本。 请继续往下阅读...
民进党立委陈培瑜质询时表示,近2年安置机构普遍不愿收容司法少年,原因是司法少年状况较复杂,相关机构人力与资源不足,导致宁可不收,孩子因此被直接送到矫正学校,2022至2024年未能成功安置的司法少年有8人、17人、23人,逐年上升,盼司法院积极与卫福部沟通,跨部会合作,唯有教育端、社政端、司法端连结起来,才能接住这些少年。 国民党立委林倩绮认为,制度强调预防优于惩罚,若没运作良好的治理中枢与稳定的人力、财务支撑,最后只会纸上改革,配套必须更细致,中央应建置「跨部会少年偏差行为通报整合平台」,并设定资料治理规范与权限分级,导入结构化风险工具,对高风险个案,应能迅速触发应变、转入司法系统的标准。 民进党立委庄瑞雄表示,针对修法前后「涂销」差异,现在普遍倾向「三年未再犯才能涂销」,但这是否符合国际公约对青少年自我成长、避免烙印与污名化的初衷?他想听听少年及家事厅厅长钟宗霖的看法。钟宗霖表示,我们接受各界,如委员所述内容,应进一步咨询、多元纳入专家学者的意见。 民进党立委吴思瑶指出,针对安置辅导的人数锐减,尤其特殊状况的少年特别难以找到愿意安置的机构,她要求司法院跟卫福部要检讨改善,是否卫福部跟司法院共同研议,建置专属的少年安置机构。 司法院副秘书长王梅英回应,此现状也是少年法院的痛,安置辅导对某些孩子是适当处分,但法院毕竟是司法权,安置属于社政机构,但现在全国目前可以接受司法安置只有11家、25个床位,量能就是这么少。钟宗霖答询表示,我们持续与主管安置机构的社政单位做相关研议,目前有比较积极,包含各县市社会局设窗口媒合司法少年,不过也有一定比例的成功与失败。
文章来源:自由时报
|